5月14日,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组织委员会(COSO)正式发布《2013年内部控制———整体框架》。原《整体框架》发布于1992年,随着资本市场和商业环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,这也要求《整体框架》有所调整。 在远光软件咨询中心副总经理关晶奇看来,新《整体框架》和原版相比,在基本概念、内容和结构,以及内控的定义和五要素、评价内控体系的有效性标准等方面均没有变化。新《内控框架》对于原版内控不应称为改动,而是一种升级。 更实:提供了内控体系建设的原则、要素和工具 关晶奇表示,新《整体框架》与原版相比,细化了董事会及其下设专业委员会的描述,这只是一般性的改动,而且新《整体框架》里提到了很多案例,以增强从业者对内控体系建设的理解。 新框架在继承了旧框架对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的基础上,提供了内控体系建设的原则、要素和工具,具体的变化体现在突出了原则导向,即在原有五要素基础上提出了17个基本原则,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82个代表相关原则的主要特征和重点关注点的要素,这是本次修改的亮点,使内控体系的评价更加有据可循。 他指出,新《整体框架》认识到不同企业因行业特点、规模大小方面存在区别,故而抓住内控的实质,提炼出相应的原则和要素,实际上使企业在内控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能保持弹性,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来选择相应的内控建设方式,而非千篇一律的内控模式,使内控体系与风险管理、公司治理、日常经营更好地有机结合,而非以多层皮的方式简单存在。 “这种以原则为导向的趋势在ISO31000中已经有所体现,相信未来在更多的国际准则中会体现出这一点,确保这些准则在不同国度的适用性。”关晶奇称。 更活:强调企业可有自己的判断 新《整体框架》相对于旧框架,在内控建设和评价中,强调依赖于管理层自身的判断,而不是像原来一样要求严格基于证据。新框架强调董事会、管理层和内审人员拥有“判断力”,这是新框架比较“活”的地方。 关晶奇介绍,新版内控强调在内控建设过程中应注重与效率的结合,建议管理层通过判断,去除那些失效、冗余乃至完全无效的控制,提升控制的效率和效果,而非单纯地为了控制而控制。新框架更强调内控的实质,而非强调控制措施本身,认同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不同的内控体系建设,如一家小企业,即便没有完整落实所有的控制措施,内控体系也并不是非常正式,但其内控体系也可以是有效的。这是一大亮点。未来在内控体系建设中要求从业者更多考虑的是内控的实质,而非仅仅关注于合规。
|